九旬老中医治病治家70年:中西医要彼此包容借鉴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12-02 13:38
题:九旬老中医治病治家70年:中西医要包容和谐
中新网记者 李新锁
“我的孙子从小在美国长大,他已习惯喝冰水,可是依然喜欢中餐。”11月30日,在山西省中医院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内,90岁的老中医孙郁芝说,中西医应彼此包容、学习借鉴,一味指责没有意义。
生于1930年的孙郁芝幼年居住在东北小城镇。有个头疼脑热都是找中医开药,“从小就知道中药能治病”。考大学时,一心想当医生的她顺利考入大连医学院西医专业。
1954年,孙郁芝大学毕业,适逢中国官方大力发展中医药。1955年,孙郁芝以西医身份进入中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
3年后,孙郁芝进入山西省医学院,从此踏入中医药领域,悬壶济世、传承中医成了她一生的使命。
2017年,孙郁芝入选“全国百位名中医”。于她而言,在荣誉之外,更多的是责任——向下一代传授中医药文化。
30日,在山西省中医院,一上午的接诊结束后,孙郁芝在学生的搀扶下蹒跚着步行回家。“我现在年龄大了,比不上年轻医生的体力、耐力,但还是要坚持着定时出诊。”现年90岁的孙郁芝说,很多病患跟随多年,从病人变成朋友,突然停诊割舍不下。
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社会平衡和谐。近70年的从医经历,给孙郁芝的家庭、事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爱人是外科医生,儿媳是口腔医生,女儿从事中药研发。”孙郁芝说,对于后辈的发展方向,我们坚持开放、包容,不强求学医。
孙郁芝的孙子生长在美国。孩子刚出生时,美国医院就给他哺乳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儿媳没有产假,也没有“坐月子”的条件。产后一周,她就正常上班,孩子是吃着“提前储存在冰箱里的乳汁长大的”。
孙郁芝说,孙子从小习惯喝冷水。“即使是吃饺子,也是等晾凉后才食用”。在餐馆吃饭时,喝水必须加冰块。
虽然儿孙都在美国生活,但中国式思维仍在延续。孙郁芝说,在美国的生活中,儿孙们适应了美国的饮食、医疗习惯,但也保持着“家和万事兴”的治家理念。不论是在国内国外,“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始终是我们的家训。
“中医和传统文化联系密切,中医理论包含着浓厚的传统价值观、哲学理念,自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孙郁芝说,小孙子今年已12岁。每次回国,我都要给他带上各种治疗头疼脑热的中药。
对于中医药,生长于美国的孙子虽然还没有深刻认知,但对中医药的疗效却颇为认可,对于服用中药也没有抗拒心理。
“东西方饮食的冷热差异,主要在于适应环境。”在孙郁芝看来,孙子虽然喜欢吃薯条、披萨。但回到家中,他也很喜欢吃米饭、炒菜。
时下,因为治病理念、手段的不同,中西医之间存在不少隔阂。对此,孙郁芝建议,西医应该多学习、了解中医,中医也应积极借鉴西医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丰富医学理论。
“我本人就是先学西医,后学中医。在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治疗多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并非简单地分别中、西医。”孙郁芝说,中西医各有所长,不应简单对立,兼容并蓄才是方向。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为屠呦呦的同行,孙郁芝说,屠呦呦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经典,从几口大缸的简陋条件开始研究分离青蒿素,她的实践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