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江南文化网 > 江南

补齐产业链“卡脖子”短板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9-26 15:5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眸这7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定基础,制造业的规模也跃居世界第一,为全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制造业领域,各种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充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产业基础薄弱。如,一些“致命”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大量进口依赖,部分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差、试验验证能力弱,应用市场环境,产业基础发展滞后,与其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制造强国,乃至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阿喀琉斯之踵”。

产业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据统治地位的与产业相关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基础产品、基础技术、创新体系、基础文化、基础教育和人才、基本政策、基础设施等基础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国家产业链发展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来看,在当前一段时期内,产业基础应聚焦于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围绕“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包括高端芯片和传感器)、基础材料、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五个方向开展布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应抓住这五个方向,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订单和市场推动产业基础领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引导金融业提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增进。支持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系统解决产业基础相关领域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问题,构建全面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防和民用工业融合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地方的作用,引导各地关注产业基础高级化。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入手,以“结构体系”和“创新体系”再造为着力点,分类组织实施。

再造产业基础的结构体系,“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点线面结合”进行整体推进。一是政府聚焦在小试、中试、试验验证、检测检验等工程化“市场失灵”阶段,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形成“点”的突破。二是引导市场进行产业链要素集中投入,一条龙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应用场合”的矛盾和国产化应用难题,形成“线”的拉动。三是利用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引导各行业挖掘培养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某一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市场地位和技术水平,以这些企业为核心,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技术特点的产业基础领域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面”的展开。

再造产业基础的创新体系,推进“链式创新”。一是开展全产业链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对“断链”逐一“补链”,提升基础产品和技术的供给能力,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基础产品和主机产品的互融式创新。二是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创新能力建设,以共性技术能力供给为核心,按照基础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创新要素布局,打通产学研用阻滞环节,支持培养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良性循环。三是开展政策全流程创新支撑能力建设,注重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集中政策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