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江南文化网 > 江南

大学生设计“百年中国史实践课程”,探究沪上大中小德育一体化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8-31 08:21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8月30日报道:七十年红旗漫卷,浩浩江河奏响祖国前行的华彩乐章;七十年风雨同舟,城乡发展见证日新月异的宏伟蓝图。身处二零一九,回望峥嵘岁月,尽是值得追溯的瞬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2016级历史师范班段丽蓉、肖雯琳等同学,作为即将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国家师范生,精心编写、设计了一套《百年中国看上海:历史实践课》手册。

当看到该书的初中版、高中版装订成册时,成员们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历时三个月的团队合作与辛苦付出,我们不仅更加熟悉最新版部编历史教材,而且还大胆体验了历史实践课的设计,更是通过历史教育的大中小一体化对‘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进行思考和探讨。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感受者和见证者,这个暑假过得特别有意义!”

《历史实践课·高中版》手册封面

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师范生每周一次的说课练习

在刚结束的春季学期,16级历史师范班的同学们每周都会自行组织“说课练习”。在一次常规讨论中,有同学“走心吐槽”:大部分的历史教育都在课堂完成,全靠教师讲授,往往是死记硬背多于理解消化。这是当前历史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几位参加说课练习的同学就此打开了话匣子。她们都深切地知道,中学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若教学形式不进行一些改变,也许历史学科的“德育”作用,就不能发挥到最大化。

大家开始大胆设想:作为未来的历史教师,是不是有可能给学生提供一种不限于校园课堂的学习体验?在班长段丽蓉的提议下,同学们决定,以初高中历史教材大纲为依据,对上海市内的红色景点、历史建筑等资源进行梳理,遴选出和知识点匹配度较高的参观资源,开发一套充满实践性探索性的历史实践课程,提供中学生带着课本知识与历史背景进行参观、学习的机会,从而反复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在这过程中,最令同学们感到振奋的是:最新部编版中学历史教材即将全面推广使用!这一时间节点,很顺利地帮项目组“消化”掉了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性问题。项目组成员惊呼:“一不做,二不休,暑期社会实践就是最好的机会!”

项目成员前期讨论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孟宪承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成一川是项目指导老师,他从一开始就关注了这个项目,“中学历史课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对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来说,以社会实践形式进行教师技能方面的探索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其作为未来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孟宪承书院一直以来对卓越师范生的培养理念,也是共青团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培养?这批师范生有自己的想法

我国于2017年推出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素养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实践课程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资源来设立呢?

实践小组的同学们最先想到盘点全上海市域范围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打算以此为基础设计面向高中生的历史课外参访路线。然而,面对成千上百个参观地点和历史建筑,同学们很快便碰到了困难:这些资源暂时无法做到科学分级。全都去,不可能;选一些,依据是什么?

经过与指导老师的多次讨论,项目组达成一致:“我们的研究范围设定在上海,那就应该根据上海本身特色来选取资源设立教学点。人们都说‘百年中国看上海’,这个近代以来的百年包括了建国以来的70周年,在2019年这个年份很有意义;同时,上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有评级的,我们可以考虑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适当围绕教材的重点内容增加相应参观点。”实践组成员们牢牢把握时间跨度和资源等级两个维度,很快便缩小了教学资源的选择。实践队员黄秋明对记者说道,“通过上海城市史了解中国近代史,我们也就在教学原则上寻找到了参考依据。”

《历史实践课·初中版》手册内页

每人每天行走两万步,只为找到每一个最合适的教学点

第一轮筛选后,成员们一共挑选出了200多个参访点,但这仍不符合《课程手册》的设计要求。面对200多个资源点,大家明显感觉到了选择困难——都是经过了反复论证和研究的参观点,剔除任何一个点都舍不得,怎么办?也许是受到了红色教育和革命前辈的感召,项目组成员心一横,决定实地走访这些地方。于是,成员们连续三周对上海市域内近200个参访点都进行了实地考察,成员们每天行走两万多步是家常便饭。依托历史学本科教育的知识储备,同学们综合考虑这些参访点的历史价值、参访体验、展馆质量、开放时间、交通便捷等因素,结合部编版教材进行了二次筛选,确定了30个资源点。

其实,成员们在项目初始就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与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景点介绍、场馆参观手册相比,她们更想加入历史情境的熏陶,让学生带着故事去参观,将课本上、脑海中的历史事件投射到实地参访中,进行二次学习和理解,并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感知国家历史变迁。正如项目组成员张冬梅所说:“中国发展至今,国家繁荣的同时有着很强的全球合作意识,这有历史原因和历史积淀,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才能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够指导未来。”

最终,实践小队以百年中国看上海为主线,以初高中为主,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设计了多条串联沪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参访路线,制作完成了一套可以作为中学历史课本辅助材料的实践手册,引导中学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在实地参访过程中接受情境熏陶,进一步推进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的实践教学。手册中,这批历史小老师还根据相应知识点设计了针对每个资源点的思考题和开放题。

目前,该项目已形成《百年中国看上海:历史实践课》的初中版和高中版,并设计了分别属于初、高中生的实践参访路线。接下来,项目组还将进一步扩充项目成果,争取向上延伸至大学生群体,将《实践手册》进行扩充,为团日活动提供参考,帮助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针对小学生群体,则可以重点使用《实践手册》中关于上海城市发展的参访点,培养小朋友们的“家国情怀”。下一阶段,项目组将设计大学和小学创意文化地图以及各类创意周边,尝试将历史教育中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大中小学生历史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一体化,探索上海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