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江南文化网 > 新闻

“王兴兴英语不好,所以给公司起名宇树”,代表呼吁给偏才怪才更宽容的环境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5-03-09 03:04   

“网上有个段子,王兴兴为什么给公司起名叫宇树科技?因为他英语不好,所以只有‘语数’。”今天,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实在审议时说的一番话,引发了一阵笑声。有代表在旁补充,王兴兴确实说过自己英语不好,考研时因为英语差了几分,被调剂到上海大学。

之所以谈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其实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杭州‘六小龙’的讨论十分热烈。”其实说,恰好自己也是一位具有工科和IT背景的创业者,所以想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谈谈对营造创新环境的认识和建议。

在其实看来,优化创新环境的核心是“系统性容错机制”。首先是政策容错。为创新主体的发展提供包容的政策环境、监管环境、行政环境,是释放社会创造力的基础。比如,“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包容性执法机制,有助于营造更具温度与活力的政策环境。监管沙盒等创新监管机制,可以为创新活力的释放提供开放、包容的空间。

其次是资金容错。其实说,从投资的视角来看,年轻人创业、前沿科技、民营小微企业意味着投入大、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这就需要资本的耐心与包容,不追求短期收益、容忍阶段性亏损。去年以来,为了推动创投机构尤其是国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各级政府在探索完善容错机制方面明显加速,动作很快,力度很大,“相信这些政策落实之后能够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耐心资本,更大程度支持创新。”

第三是文化容错。其实说,杭州有一种“野生创新文化”,创新者们无需因“非主流”选择而担忧,也无需因暂时的失败而气馁,这座城市用包容的姿态,为每一个敢于梦想、勇于探索的创业者提供了成长的空间。

此外,其实认为,文化容错不仅体现在社会氛围中,也体现在教育领域。“颠覆式的创新往往来自人际罕见的道路,很多诺贝尔奖得主都带有偏才的特征。”其实认为,增加教育上的“容错”设计,或许就能为偏才、鬼才、怪才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中脱颖而出。

“科技突围需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的平衡,更需要容错生态系统的长期涵养。”其实说,将政策、资本、文化编织成一张“安全网”,就可以让创新者敢于冒险、失败者有机会重启,最终实现“厚积薄发”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