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搭建“同步课堂”平台,探索“互联网+”结对帮扶应用
来源:江南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2-08-29 15:22
打开浙江教育版图,东阳一定是其中一个熠熠生辉的地标。教育,一直是东阳的一张“金名片”,浙江省东阳市作为“互联网+义务教育”省级实验区,自2019年开展系列帮扶活动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基础教育质量普遍提高,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仍然是区域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东阳市进一步扩大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范围,通过县域内城乡结对、集团化结对、公民办结对、跨省市结对等方式,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的变革,依托奥威亚“同步课堂”平台,着力将“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相结合,形成“云端携手,结对共进”的“互联网+”结对帮扶模式,更好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以创新应用开启教学新生态
结合自身教育发展实际情况,东阳市制订了“一校一策”的帮扶方案,扎实推进“互联网+”结对帮扶工作,有效弥合区域、城乡、校级差距,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东阳市共投入1560多万为县域内76所学校新增与更新了奥威亚常态化录播和精品录播教室、互动显示屏等信息化装备,搭建整合多种帮扶形式于一体的奥威亚“同步课堂”平台平台,优化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网络技术环境建设。2020年6月,东阳市召开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东阳实验区启动会,全力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工作,新增县域内结对学校63所33对,增加跨省市结对学校12所6对,累计结对学校105所66对,实现乡村学校的100%结对。
东阳市“互联网+”结对帮扶应用常态化开展
此外,东阳市还针对不同的帮扶形式制定了市级规范化要求。城乡同步课堂做到“五同步”,即同步课表、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辅导。教师网络研修要做到“四统一”,即统一主题、统一时间、统一管理、统一评价。远程专递课堂要做到“三用”,即适合用、系统用、经常用。名师网络课堂要做到“三多”,即多观摩、多记录、多反思。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深入探索网络教研与三个课堂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点带面,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全市
在此基础上,为促进资源共享共建,东阳市积极开展集团化的结对方式,大力打造特色校本资源,促进结对学校师生的多元化发展。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在浙江省“之江汇教育广场”开设专项学习空间,将“儿童诗”“竹笛”等精品特色课程共享给结对学校的师生;东阳市南马实验小学,将学校自编的硬笔书法教材送至结对学校,校长每周通过录播设备在远端教授硬笔书法。通过资源的共享共建,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有效提升,孩子们也从单一的线上结伴,转为线上线下共结伴共成长。
三个学校的孩子们共上水培课同步课堂
同时,东阳市还举办了近百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制订了“互联网+”优秀讲师和优秀种子教师的培育机制,选拔培养26名优秀讲师和52名种子教师,开展结对全过程的示范、引领和指导,提高乡村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同时确保帮扶工作能够长效、持续推进。
从2020年到2021年10月底,依托奥威亚“同步课堂”平台全市共组织城乡同步课堂活动2171节、参与师生逾20万人次,远程专递课堂活动1224节、参与师生逾5万人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1362次、参与师生2万人次,名师网络课堂活动1519节、参与师生15余万人次,线下教研活动114次,实现了结对帮扶的常态化有效开展。
基于奥威亚“同步课堂”平台的管理服务,可实现区域内各校间、跨区域教学互动等多种教育互动帮扶工作,满足1+N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教学活动开展需求,初步缓解了乡村学校部分学科结构性缺乏、部分学校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实现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东阳市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向着“人人向往的东阳教育”的目标不断迈进,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新模式,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东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