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江南文化网 > 新闻

身残志坚毅 扶残助残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来源:江南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1-10-06 10:35   

磐安产药材,“浙八味”中五味主产于此,县境内的大盘山有一千二百多种中草药,千百年来,磐安山民种药、采药、制药、贩药为生,形成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也成就了享有盛誉的江南药镇。在中国,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根”之说,许多膳食,既是果腹的食品,也是养生的药物。在磐安,有这样一位懂药性、爱创新、肯吃苦的残疾人,研究着如何让中药材变得不苦,通过食药搭配,以大众喜爱的口感和风味,根据“五味相调,性味相连”的原则,通过饮食调理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这位被称为“药膳痴”的创新达人,就是浙江盘安药膳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公标。他将苦药化成美味佳肴,让药膳成为磐安美食新秀。“到磐安,吃药膳”,“磐安药膳,膳行天下”,在旅游餐饮界广为流传。成为康养磐安的区域品牌。

盘安药膳创始人 蒋公标

(一)

早晨七点,蒋公标蒸个茯苓馒头,喝了点稀饭,匆匆赶往位于磐安县新兴街的浙江求是药膳研究院,为即将召开的中华药膳烹饪大会和中国药膳产业发展论坛细化方案。每年9月下旬,磐安迎来一年一度的浙江中药材博览会,中华药膳烹饪大会和中国药膳产业发展论坛是其中的分项活动,作为牵头负责的蒋公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把关、严格审核,确保不出纰漏和差错。

此时,整幢大楼显得异常宁静,蒋公标心无旁骛的思量和修改着厚厚的活动方案。除了出差,每天比员工早到办公室一个多小时,已成为公司老总的常态。

8点30分,公司骨干会议准时召开,蒋公标将完善后的方案抛给大家讨论,随即明确责任,分头落实。9点左右,他带上两位助手,赶往位于江南药镇的大会举办现场,拿着图纸,拄着拐杖,拖着一条嵌着45颗钢钉的伤残的腿,就场景布置、氛围营造、安全保卫等事项,逐一交办,限时完成。

10点30分,蒋公标出发赶往杭州,赴浙江省中医研究院邀请专家,在大会期间作养生药膳知识专题讲座。12点左右,到萧山服务区,在磐安药膳门店用个便餐,顺便掌握经营情况,听听顾客意见。如今,这样的门店在全省已有56家,每到一座城市,他心里总是装着老门店生意如何做大,新门店如何尽快落地,“百城千店”的目标如何加快实现。

车上眯一会,积蓄点精神,到了杭州,就再也停不下来。整整一下午,马不停蹄地把专家讲课的事、药膳大赛的事、门店扩张的事一一敲定,吃碗三鲜面,返程。回到县城,已经灯火阑珊。“去,再去下办公室。”蒋公标吩咐司机。“都9点多了,回家歇歇吧。”司机劝他。“与江苏一家食品企业的合作方案分管经理谈的差不多了,我得去抓紧审签。”司机只得把车往公司开。

司机看着老总拖着沉重的步伐,一瘸一瘸的往大楼里走,鼻子微微有些发酸,眼里涌起一股热潮。

这是十分平常的一天,“鸡鸣启程,夜半进门”,蒋公标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在员工眼里,老总过的是不折不扣的苦日子,而蒋公标常说,为了做大做好磐安药膳,这点苦,算个啥,不去跑不去闯,成功哪会从天而降。


国医大师李佃贵传承工作室在盘安药膳总部成立

(二)

蒋公标老家在偏远的尚湖镇杜家庄村,少年时的一场高烧,让他落下了腿脚不便的根子。命运对他不公,但他没有困于命运的束缚,凭着不认命、不服输的犟劲,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义乌师专,令乡亲和同龄人刮目相看,也成了乡里孩子励志样板。

毕业后,蒋公标到玉峰中学当了教师。三年后,怀抱“冲出山沟,闯荡世界”的梦想,他与朋友一起在金华市区办起了经纪服务公司,后来又办起了食品厂,创业艰难,辛酸苦辣,命运跌宕起伏,磨砺出一颗坚强的心,还有敏锐的眼光。

老家地处大山深处,村民祖祖辈辈种药材为生,从小,蒋公标就帮父母种白术、捡元胡、烘元参,芬芳的药香弥漫小山村,也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山村里缺医少药,离镇卫生院又远,村民有个发烧、咳嗽、头痛,习惯于用土草药治疗。蒋公标清晰地记得,因为身体不好,父母背着他四处求医问药,用父亲的话说,每年吃的中药可以用拖拉机来拉。蒲公英煎汁助消化、马齿苋煎服止腹泻、枇杷叶和鱼腥草一起熬煮治感冒咳嗽...黑黑的苦药,配上一颗糖,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那时蒋公标就想,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药不苦,有没有办法让中药不要这样难喝。

有一次,蒋公标带几个客户回老家考察,在农家乐用餐时,其中一位老兄不经意说了句,你们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如果把磐安药材开发成药膳,既滋补又养生,美味和疗效兼得,一定会大有市场。

联想到小时候的经历,客户无意间的点拨,蒋公标心里有了底——自己完全可以利用家乡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药膳系列产品,让苦口的良药变成美味的佳肴,让那黑黑的中药不再难喝,不正是自己儿时的梦想吗?

《食疗本草》、《中国药膳大全》、《养生药膳》…蒋公标一头扎进书堆里,辨品种、识药性、集良方,浸润和遨游在中医药的浩瀚海洋里。“越读越觉得传统中医药博大精深,越看越觉得养生药膳事业前景广阔。”蒋公标每天手不释卷,痴迷于药膳典籍的探究中,他深知,学然后知不足,学乃成事之基。

访名医名师,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是蒋公标提升自我、创新发展的又一招数。他拖着日渐萎缩的双腿和一把轮椅,三次赴石家庄、两次到北京,拜访国医大师李佃贵,腊月天在李大师坐诊的医院门口,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李大师被他的“钻劲、韧劲、拼劲”所感动,终于收他为徒。蒋公标创立的浙江省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先后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药膳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拥有100余名正高以上职称的中医、中药、营养、烹饪等方面的专家,并与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省营养学会、浙江省药学会、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正因为有国医大师做引领,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作支撑,师古而不泥于古,蒋公标的药膳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他带领技术团队,将磐安本土道地药材与具有丰富营养的食材相配伍,运用科学的炮制、烹饪技法,推陈出新,开发出280多款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药膳,201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创业创新人才”,2020年被省科协评为“浙江省企业创新达人”“浙江企业创新达人宣讲团代表”。蒋公标的药膳事业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做得风生水起。


磐安药膳百城千店新闻发布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三)

“这茯苓馒头,平均一天要卖出1000多只。”位于云山旅游度假区的磐安药膳旗舰店,店长厉爱萍一边麻利地为客人打包,一边向我们介绍,“这馒头是纯植物白药发酵的,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作用,特别适合脾虚体弱者食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茯苓入膳,古已有之。苏东坡做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据史料载,苏东坡年过六旬依然身康体健,记忆力惊人,可能与常食茯苓饼有关。

眼前蒸好的茯苓馒头,丰满浑圆,细白如雪,暄软筋道。为取得最佳口感,蒋公标的科研团队在制曲、发酵、揉面、制作、预热、蒸煮、出笼等多道程序反复试制,“开发这个看似简单的馒头,我们整整花了14个月的时间,光试验用的面粉足足用了八吨多。”正因为这样的执着和不懈,才有了今天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口味。

小馒头撬动了大市场,蒋公标开发的茯苓馒头成为药膳中的网红产品,每分钟生产66个,一年销量达到2000多万个。一只只圆润香甜,盖着“盘安药膳”红印的茯苓馒头,每天从山城出发,搭乘现代物流的快车,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刚开始,许多人对蒋公标投资做药膳很不理解,认为市场很难打开、投资存在风险,随着茯苓馒头的热销,更加坚定了蒋公标研制开发系列药膳的信心。养心、养胃、养肺、养肾、养脾、养肝、月子等药膳套餐不断推出,统一店面、统一标准、统一派送的磐安药膳连锁经营店,相继在杭州、西安、合肥等14个大中城市开张营业,一个吃出美丽、吃出健康的创意饮食消费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

上门店品药膳,也可以买上药膳包,自己回家烹饪。八珍鸡汤包、黄精猪蹄包、玉竹老鸭包…这些分门别类、精准称量的药膳包,清晰的标明每种药材的分量,甚至烹煮时加多少水、加多少盐都给出了标准值。正在门店采购的上海游客林女士,大包小包买个不停,“有了药膳包,回家就能烹调出养生保健的美味,可自用,也可送亲友,真是来自药材之乡的好礼物。”

药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寓医于食”,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在日常饮食中就能将其融入,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药膳,是药还是膳?药有药的标准,膳有膳的标准。只有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或规范,才能使药膳这个传统的中药饮食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蒋公标将目光和精力放在了药膳标准的制定上,2016年主导起草预包装类药膳标准,通过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2017年主导起草烹制型药膳标准;2018年主导磐安药膳团体标准,在中国团体标准网上公布实施;2019年牵头起草“浙江制造”浙江药膳标准。

行百里者半九十,蒋公标矢志推动磐安药膳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2014年,他组建浙江省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牵头承办浙江省首届药膳烹饪大赛,全省10支代表队32人参赛,一时观者如云,盛况空前,媒体争相报道。然而,鲜有人知道这届大赛,蒋公标付出的沉重代价。开幕当天早上,已两夜未合眼的蒋公标在比赛现场进行最后检查时,不慎跌倒在地,导致粉碎性骨折。“帮我打上石膏,等比赛结束我再来住院。”倔强的蒋公标要求工作人员将其送到比赛现场。雨淋风吹,湿透衣服,受伤的腿肿得像水桶一般,剧痛阵阵袭来,但他仍然咬紧牙关,坚持到活动结束。有家省媒在报道时,以“他为药膳粉身碎骨”为题,予以赞许。

一年一度的药膳烹饪大赛如期举行,从2016年开始,大赛由省级上升至国家级,由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烹饪协会等单位主办。2021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乔杰在第三届中国药膳产业发展论坛上,宣布磐安为中华药膳烹饪大会永久举办地。每年一次的中国药膳产业发展论坛,定期在磐举办,国内药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云集磐安,分析研讨药膳产业机遇和态势,共商中国药膳产业发展未来,发布中国药膳产业蓝皮书,成为药乡磐安的产业盛会。


2020年3月,盘安药膳向浙江支援武汉医疗队捐赠药膳“沁肺固本饮”

酒香也怕巷子深,货好也要勤吆喝。为了宣传推广磐安药膳,蒋公标坐着轮椅奔波全国各地,每年行程十多万公里,走到哪里,就将磐安药膳品牌推介到哪里。“你们磐安有个做药膳的蒋公标。”在许多药乡药市,药商们经常会提到他。凭着对药膳事业的执着和坚毅,蒋公标带领磐安药膳创业团队创造了价值2.07亿元的“盘安药膳”品牌,2020年5月18日,作为金华市首家商标资产在香港鸣锣上市。

炖熬煮烩,炒煎炸蒸,中药的苦味迎来了味道的反转;跌打滚爬,历经磨难,蒋公标的人生实现了精彩的逆袭。


蒋公标向来宾介绍盘安药膳产品

(四)

夜幕降临,仁川镇杨宅村“龙中田庐”农家乐宾客盈门、笑语满屋,店主杨龙中将烧制好的玉竹老鸭煲、天麻炖土鸡、紫苏烧溪鱼、桑叶炖豆腐、覆盆子泥鳅等药膳端上餐桌,每上一道菜,汤鲜味美,筷举菜尽,迎来一桌子客人的叫好声。

2016年,身为农民工的杨龙中在杭州一家企业改制中下岗,回到了老家,一时无所适从,无处就业。听说县药膳协会正在举办药膳师培训,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学了半个月,拿到了磐安首批药膳师资格证书。

“这两年,磐安旅游这么火,我们村附近就有百丈潭景区、大皿古村、榉溪孔氏家庙,开家药膳特色的农家乐,想必会有生意。”当年,他就利用自家房屋,开出了药膳农家乐,学到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周边县市的许多顾客专程赶来,生意煞是闹猛。不仅自己一家的生计问题解决了,左邻右舍的农产品也跟着销了出去,“多亏了蒋会长办的培训班,让我们农民多了条创业之道。”杨龙中的话里,满是感激。

蒋公标是在2016年,被推选为磐安药膳产业协会会长的。“当会长,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种责任,这份责任,就是通过发展药膳产业,带动会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蒋公标从大山里走出来,深知农民创业的艰辛,而这份艰辛,更多的来自于农民缺技术、缺门路。从一开始,他就锚定一个目标——自己发展壮大了,一定要把技术传授给农民,带着老乡一起干,扶着老乡一起走,把药膳产业做成富民产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蒋公标邀请省内外专家,自己担任主编,编辑出版《药膳制作实用技术》,作为药膳师培训教材,该书也成为浙江省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教材。受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委托,起草国内首个药膳师考核规范标准,并通过省厅评审在全省实施。五年来,求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共培训学员6800多人次,遍布全国各省市以及新加坡、英国等国,其中有4800多人通过了药膳师考核。

在县城海螺街,有家湖滨餐馆,门口墙上挂着一块金灿灿的牌匾——“磐安药膳定点餐厅”,店面不大,做的药膳可是远近有名,一些游客来磐安就是为了来这里品药膳。这定点餐厅可不是随便就能认定的,得经过权威专家评审,这些专家来自省中医学会、省营养学会、省中医药研究院,经过实地考察、操作培训、技术考核、菜品品鉴等一系列严格规范的认证体系,最终评审认定。如今,磐安已评定14家“定点药膳餐厅”、41家“磐安药膳坊”和24道“道地磐安药膳”。走进磐安的酒店、农家乐和餐饮店,基本都能尝到道地的药膳小吃和菜品。曾经配也难、烧也难、吃也难的药膳,成了磐安的家常便饭。


磐安药膳经营门店

除了药膳师,还有“药乡月嫂”,成了农村妇女的新职业。来自四川仪陇的龙春梅,曾经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磐安和仪陇结对帮扶后,蒋公标将“药乡月嫂”培训班办到了仪陇,把药膳教材发给当地参训妇女,手把手地传授月子药膳、少儿药膳、调理药膳制作方法。药膳技术在手,劳务市场上变得抢手。许多当地妇女进城当了保姆、当了护工,受训过的200多名学员中,有三分之一在浙江找到了工作,在宁波做月嫂的龙春梅,月收入高达1万多元。

迈向共同富裕,残疾人不能缺席、不能掉队。痛吾痛以及人之痛,蒋公标深知残疾人创业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只要有机会、有可能,他总是伸手拉一把残疾人兄弟。2015年,残疾人孔中强带着妻儿从湖南打工回乡后,蒋公标了解到他从小就对中药感兴趣,面谈后将其招到公司上班。勤勉好学、忠厚踏实的孔中强,研制出药膳馒头、冲泡类药膳等20余款新产品,走在药膳科研的前沿,如今已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月薪1万多元。在蒋公标的创业团队中,还有5名这样的残疾人。“公司的大门,时刻向有志、有谋、有为的残疾人兄弟敞开”,蒋公标愉快地接过磐安县残疾人创业协会秘书长的聘书,公开向全县残疾人发出邀请。

盲人傅杨勇,2018年创办了家庭农场,种植了数百亩覆盆子、养了200多只土鸡,蒋公标得知后,与其签约,包销其产品。如今,有100多名残疾人围绕药膳产业,从事种植、养植和中药材初加工,自强不息、自信满满地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磐安药膳,善行天下。蒋公标不仅要把门店开遍全国,还要把善的种子四处撒播。每年腊八节,全城派送腊八粥,每年春节,为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老人捐钱捐物,累计达100余万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发了预防新冠的药膳新品——沁肺固本饮,并向援鄂浙江医疗队和磐安、青田等地捐赠价值40余万元的沁肺固本饮,被县政府授予首届慈善奖。

苦出来的美味,就是磐安药膳的滋味,也是蒋公标在创业路上苦尽甘来的滋味。

(作者:陈新森 系中共磐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