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江南文化网 > 新闻

亿华通拟科创板上市获受理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有望提速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19-07-09 11:01   

被称为“中国氢能第一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亿华通正式转战新战场,7月8日,公司拟科创板上市获受理。

根据8日披露招股书,亿华通主营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与产业化,本次发行上市申请为第四项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按照计划,亿华通本次拟发行股份不超过2265万股,募集资金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二期工程、面向冬奥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三大特点浮现

通过拆解招股书,亿华通体现出不同于对标公司的三大特点。

首先,技术优势及产业化落地。招股书显示,亿华通目前已形成136项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主导和参与制订了30项现行和即将实施的燃料电池国家标准,是我国燃料电池领域极少数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并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批量化生产的企业之一。

此前在新三板公开转让书中,亿华通曾明确,公司主营业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其次,由于产业化推进的落地,亿华通A股“小伙伴”众多,通过供应链及产融结合两大路径,与亿华通拥有多重交集。

亿华通与国内知名的商用车企业宇通客车(行情600066,诊股)、北汽福田、中通客车(行情000957,诊股)、苏州金龙以及申龙客车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搭载亿华通发动机系统的燃料电池客车先后在北京、张家口、郑州、上海、苏州等地上线运营。2018年度,亿华通共计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销售303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833.69万元,在国内率先开启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批量商业化的进程。

亿华通在科创板公司中的一大特点是机构投资者众,而众机构的背后,也多有A股公司身影。

经过多次融资后,亿华通最新前十大机构投资者中,第三大股东西藏康瑞盈实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股份占比5.29%,该机构是上市公司宇通客车全资子公司;第四大股东、上市公司东旭光电(行情000413,诊股)持股占比4.85%;第十大股东共青城万事达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占比2.42%,上市公司综艺股份(行情600770,诊股)控股子公司认购了该基金。此外,上市公司康盛股份(行情002418,诊股)、上市公司福田汽车(行情600166,诊股)旗下基金深圳安鹏也参与了亿华通的定增融资。

第三,相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氢燃料电池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要高很多。

Wind数据显示,2017年锂电池隔膜五大企业中,最大的是星源材质(行情300568,诊股),占比7.86%;其次是创新股份(上海恩捷)和纽米科技,占比分别为4.59%和4.45%。作为清洁能源汽车技术的另一大流派,氢燃料电池研发投入占比更高。

亿华通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44%,2018年提升到13.40%,2019年第一季度更是大幅飙升到102.98%。环比出现大幅攀升的原因,一方面与研发投入的持续推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司首季营业收入在全年中的占比相对较低有关。

2019年1季度,亿华通营业收入仅为1556万元,不及2018年全年3.7亿元收入的5%,这说明,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共性问题,亿华通也存在因季节性交付而产生的业绩波动,从第二季度开始至下半年,往往才是公司的营收贡献高峰季。

部署三大战略

近年来政策暖风频吹,氢燃料电池业内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以期做大做强的步伐明显提速。包括雄韬股份(行情002733,诊股)在内的A股公司陆续祭出定增募资方案,用于氢燃料电池项目建设。此外,包括亿华通在内的前期场外市场相关公司也加速了融资成长和对接资本市场的步伐。

作为国内较早研发氢能燃料电池的企业,亿华通挂牌新三板后已经多次融资,以增强资金实力。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新三板挂牌三年多时间里,公司共融资7.58亿元。

按照计划,亿华通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将坚持技术创新战略、市场推广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其中在技术创新战略方面,亿华通将坚持正向开发策略,采取由表及里的纵向开发模式,坚持自主创新并加强国际合作,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发合作,依托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研发中心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开发。同时,发行人将积极与丰田汽车等燃料电池领域内的国际领先企业开展业务与技术合作,交流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从而保证产品技术的先进性。

此外,在市场推广战略方面,亿华通制定了“点-线-面”的燃料电池市场推广发展战略。其一,在北京、张家口、上海、郑州、成都、苏州、滨州等燃料电池产业资源或氢能资源丰富的七个城市,积极布局氢能产业落地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其二,以七大核心城市为中心,拓展直线距离500公里内的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城市,形成“点-线”辐射的推广布局;其三,以大规模制氢技术突破为契机,利用前期已推广城市、城间管网为纽带,建设我国氢能产业大区域,从而实现“点-线-面”战略。